
在台灣每個地區的習俗皆不同,例如南北就有天差地別的習俗,
更何況其他國家的地方,而剛好…因同事中有一位是香港人快結婚了,
因此…跟大家小小介紹一下香港與台灣的習俗跟說法大不同…
首先,現在台灣人結婚幾乎都已選擇西式婚紗為主,
但香港人仍很傳統的認為結婚時需穿「鳳仙裝」。
而台灣人結婚一般皆會宴客,稱之為「喜宴」,
台灣人習慣在日間舉行婚宴。
香港人則稱「擺酒」,但香港人都習慣在晚上「擺酒」,
因此下午時段通常都會與親友打打小麻將而正所謂“七時恭候,八時入席”,
意思是七點鐘或更早的時間已經有親友到場,
而擺酒的地點多數都會選擇酒樓,近年已經比較流行在酒店舉行。
紅包=人情
在台灣參加喜宴都會準備紅包,而在香港則不稱做「紅包」而是「人情」。
香港人在婚宴的賀禮絕大多數都是送銀行禮卷,比較少人送現金,
因為香港人認為送現金比較沒體面又庸俗,
而銀行禮卷實際上就是一張由銀行發出的現金支票,
憑票即付無須簽名也沒有兌現限期,
可以說幾乎與現金無異,而銀行發出的禮卷都會印上精美的祝福圖案,
封套上也有位置讓你自己寫上祝福句。
很多新人都會在酒席後即時將收到的禮卷用來支付酒席,
而酒樓也樂於收取這些由銀行發出的禮卷,
因為酒樓是不會信任由私人發出的支票的。
若台灣的朋友去香港參加喜宴在該銀行沒有戶口的就會收取數十元的手續費,
但你可托香港有銀行戶口的親友陪同你一起去買,
這就可以用他們的名義而可以省回手續費了。
以下附上台灣人結婚紅包定價參考:
600元—一般訂婚習俗和結婚習俗,
紅包是由600元開始起跳,但那是指非常不熟悉的禮金數。
1200元—就是一般辦公室朋友的[價位] ,三分熟交情;只包紅包 祝賀,不出席喜宴。
1600元—是可以一起吃飯逛街的朋友,另外;如果你還可以拿到 一盒新娘的喜餅,那就不好再少於這個數字。
2000~2600元—可以交換一些心事,倒些垃圾的朋友,平日相交已有些推心置腹的感覺。
3600元—親密的姐姐淘,兄弟情,如熟透的親密感。
6000元—親姐妹、親兄弟血濃於水,不容取代的手足情深,自然就從6000元以上起跳。
而香港假如只是泛泛之交一率公價$500大元吧。
假如深入一些的一千元也可,生死之交嘛…二三千元不過份,
插血為盟的好兄弟,講心不用金啦(你想得美)。
註:以上價格全以港幣計算。